《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宣传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金沙娱乐城app
组织师生观看7月29日下午15:00举办的“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2020年中央和国家机关专场报告会,报告会的主题是“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同学们认真聆听,写下了心得体会。
环工171 李玮

通过对“百家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制宣讲活动线上直播的学习,加强了我对中国民法典的认知。“仁义礼智信”、“以民为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与文化一直传承至今,中华民族优秀法律文化传统是中国民法典的历史根基,我国民法典是党领导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范例。通过法治宣传教育的学习,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以法治精神凝心聚力,将法制学习贯穿于生活、学习、工作的全过程,确保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取得新成效。
动181 刘欣龙 王宇辰

结合贯彻落实依法治国重要论述、学习《民法典》的情况,谈一谈学习体会:《民法典》为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人民的福祉是的法律。”此次民法典草案亮点很多,的亮点就是为民立法、以民为本,化地谋求人民的利益。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直接以“民”命名的法典。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都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保障私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民法典在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同时,也被誉为“权利保障的宣言书”。它的诞生更推进了我国民事立法的体系化,在中国法制具有深刻的里程碑意义。
民法典能够充分调动各类主体参与国家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一方面,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民事权利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保障人民更加广泛的民事权利十分重要。民法典的分则各编由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和侵权责任编构成,既确认了个人享有各项具体民事权利,明确了这些权利的具体内容和边界,又保护个人能够正常行使和主张权利,免受他人不法侵害。如:民法典增设的居住权制度,为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提供了法律支撑;在产品责任制度中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可以有效保护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再如,鉴于高楼抛物行为频频发生,民法典在侵权责任编中专门规定了高楼抛物致人损害责任规则,强化了有关机关在查找行为人方面的职责,有力保护了人们“头顶上的安全”。另一方面,民法典通过确认和保护私权,成为依法行政的基本遵循,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规范公权的作用,有利于实现多层次、多维度的社会治理,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水191 全馨

听了张老师的报告,我对中国民法典有了初步的了解,中国民法典吸收了法国、德国、罗马等国家的传统立法经验,并且根据中国国情制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案。中国民法典回应了互联网、信息科技、大数据时代带来的问题,及隐私权保护和社会热点问题等,这体现了中国民法典与时俱进的特点。此外,为解决中国公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期望,中国民法典不断修改和增添,真正做到了“以良法促进发展,保证善治”。
习近平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民法典的修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我们不能让这些努力白费,只有真正做到法律的严格实施才是对修订民法典的工作人员的最好的回报,才是对民法典的敬畏,才是中国越来越好的依据和动力。未来,要让民法典走进群众心里,成为人民的坚定信念。
水192 陶盈如

通过“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我意识到每个公民学习民法典,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重要性。正所谓;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义的环境。从生活的鸡毛蒜皮到人生终身大事,更新服务零距离。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了解并使用民法更是至关重要,从垃圾短信的维权到“校园贷”“高利贷”,再到扶不扶、霸座行为,民法典都一一给出了详细解答。法律是我们身后坚实的盾牌,保护我们利益的同时增加民生福祉,为法治中国建设保驾护航。